递非遗传承之火炬 显当代匠人之精神——云湖桥核雕传承人罗根候携非遗文化走进湘理校园
发布时间:2024-12-25来源:湘潭理工学院浏览量:602

人文与艺术学院通讯社12月20日讯(通讯员 张梽权)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增强青年文化自信,12月20日下午,人文与艺术学院与潭洲书院举办“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”主题讲座,邀请云湖桥核雕第四代传承人罗根候担任主讲,艺术系主任刘自政主持。

 

罗根候是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也是橄榄核雕领域的领军人物。他创立了“鬼名堂”核雕工作室,其代表作《白石老人像》在2017年轰动全国,获中国(北京)职业技能博览会一等奖。罗根候的作品《齐白石》《达摩》多次荣获国家级与省级大奖,展现了他在核雕艺术上的精湛造诣。

传承技艺,核雕艺术的魅力展示

核雕是一项传统微型雕刻工艺,使用桃核、杏核、橄榄核等果核雕刻成艺术品,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讲座中,罗根候从核雕的起源、发展及文化背景切入,深入讲解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。他强调,核雕不仅是民间手工艺,更是一门凝聚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。

罗根候通过展示多件代表作,并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创作灵感,让师生们对核雕艺术有了更直观、更深刻的认识。同时,他详细介绍了核雕制作的工具与耗材,分享了自己对雕刻刀具设计的心得,为学生们揭开了核雕艺术的神秘面纱。

互动体验,激发传承热情

为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体验核雕的技艺与乐趣,罗根候带来了丰富的刻刀工具套装和粉笔材料,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位学生,并亲自走下讲台进行手把手指导。在他的示范与讲解下,学生们尝试在粉笔上雕刻简单的图案。互动环节中,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,从起初的拘谨到逐渐熟练,他们的作品线条与轮廓愈发清晰。每一次雕刻的尝试,都是一次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感悟。

活动尾声,学生们纷纷展示自己的雕刻作品,罗根候对学生们的努力与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。他还评选出几件优秀作品,并将自己亲手雕刻的核雕作品赠送给获奖学生。这些核雕作品刻有对学生的美好祝愿,既是文化传承的象征,也是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非遗艺术的见证。

 

薪火相传,非遗文化的时代使命

通过本次活动,学生们不仅感受到核雕技艺的独特魅力,更深刻理解了核雕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时代意义。

 此次讲座不仅为湘理校园增添了一抹传统文化的亮色,更激发了学生们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。未来,这些年轻的学子或许会成为新一代核雕艺术的传承者与创新者,将这项古老技艺不断发扬光大。而罗根候先生以其精湛技艺和匠人精神,为核雕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树立了榜样,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焕新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
 

指导老师:唐宁志 史隽松 马祎璠

拍摄:王侣 李乐姿 李梦娴

撰稿:张梽权

排版:谢舒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