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6日,文学与创意学院邀请湖南师范大学肖百容教授来院讲座,讲解“现代文学与中国形象的塑造”之关系。讲座由文学与创意学院张建安院长主持,中文系部分教师及学生150余人参加。

讲座以现代文学不同分期为主线,以代表性作家作品为主体,深入解析了文学作品与中国形象塑造的紧密关系,从五四文学时期讽刺喜剧对先秦诸子形象的嘲讽和批判,到三十年代鲁迅《故事新编》对传统道家形象和思想的解构,再到林语堂《京华烟云》《风声鹤唳》塑造的充满仁爱与智慧的中国人形象……随着讲座的推进,一幅现代文学史的长卷徐徐展开,一个复杂立体的“中国”形象逐渐显现。

讲座中,肖百容教授重点讲解了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(国土区)、沦陷区、解放区的文人通过文学创作塑造的中国形象,其中解放区通过诗词凸显共产党人品格与延安艰苦奋斗风貌,毛泽东《沁园春・雪》更以自信气魄振奋民族精神。这些文学创作均凝聚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,也充分证明文学无法脱离国家民族局势而独立存在。
讲座最后,肖百容教授对师生提问进行了耐心解答。学生表示,听完讲座,加深了对文学价值的认识,也更加了解文学创作和国家形象塑造的关系,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,将在之后的文学阅读、学习、研究和创作中,厚植家国情怀,树立文化自信。

据介绍,肖百容教授目前任职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,二级教授职称,博士生导师,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、湖南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,深耕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数十年,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《文学评论》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《文艺报》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,多篇文章为《新华文摘》《人大复印资料》全文转载或摘要,出版《林语堂小说研究》等专著3部,主要讲授中国当代文学史、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化等课程,研究领域涵盖中外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、新文学死亡母题及现代西部文学史方向。
文、图 / 孙轲 刘学良

